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,挫折是更好的老师
蒋叶非的脸上常带着谦逊的微笑,但那双敏锐的眼睛总在观察着赛场上瞬息万变的节奏,这是他历经数百场比赛执裁磨练出的专业素养。
2025年4月,在上海一场国际体育赛事间隙,刚结束执裁任务的蒋叶非接受了采访,当被问及裁判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,他稍作沉思:“最难忘的是首次执裁国际比赛,那种压力与兴奋并存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。”
“许多人只看到裁判在场上做出判罚的瞬间,却不知道每个正确判罚背后是无数次的挫折与学习。”蒋叶非补充道,眼神中流露出对职业生涯的深思。
01 国际首秀,压力与兴奋并存
蒋叶非依然清晰记得2018年第一次执裁国际比赛的情景,那是在东南亚举行的青年锦标赛,赛场温度高达35摄氏度,看台上坐满了热情的观众。
“当时我只有25岁,是那项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裁判之一。”蒋叶非回忆道,“走上赛场前,我的手心全是汗,不断回想规则手册上的每一条细节。”
那场比赛进行到第37分钟时,场上出现了争议性场面:客队球员带球突入禁区,与守门员发生接触后倒地,全场观众瞬间沸腾,客队教练组激动地要求判罚点球。
“那一刻,我的大脑高速运转,回忆着各种可能的情况。”蒋叶非说,“我必须在一秒钟内做出决定,这个决定可能直接影响比赛结果。”
蒋叶非最终没有判罚点球,而是给出了比赛继续的手势,通过视频回放显示,他的判罚完全正确——守门员先触到了球,随后才与进攻球员发生接触。
“那次判罚让我收获了信心,也明白了国际级执裁所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,更是心理素质和决断力。”
02 成长之路,从挫折中汲取养分
蒋叶非的裁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2015年,他在一场国内重要赛事中出现了严重误判,导致比赛结果受到争议。
“那是我职业生涯最黑暗的时刻。”蒋叶非坦诚地分享,“赛后我收到了不少批评,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做裁判。”
这次挫折成为了他成长的转折点,蒋叶非没有选择放弃,而是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复盘那次误判,研究各种类似场景的处理方式。
“我收集了世界各地类似情况的判罚案例,请教了十余位资深裁判前辈,记录下了超过五万字的分析和心得。”

2016赛季,蒋叶非带着更加扎实的准备重返赛场,他在那一年执裁的27场比赛中,判罚准确率达到97.3%,获得了当年“最佳进步裁判”奖项。
“挫折不是终点,而是更好的起点。”蒋叶非说,“每个裁判都会经历失误,重要的是如何从中学习,让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。”
03 严格训练,科技赋能现代体育裁判
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,裁判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,2025年的今天,裁判员需要掌握视频助理裁判(VAR)、门线技术等多项科技手段。

蒋叶非平均每周花费15小时进行体能训练,20小时研究比赛录像和新规则变动。“现代裁判必须是复合型人才,既要保持优秀体能,又要熟悉技术应用,还要有出色的沟通能力。”
2023年,蒋叶非参与开发了一套裁判训练系统,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比赛场景。“这套系统能够帮助年轻裁判在安全环境中体验高压情况,提前适应国际比赛的强度。”
这套系统已经被多家体育培训机构采用,培养了超过200名年轻裁判。
“科技不是要取代裁判,而是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判罚。”蒋叶非表示,“最终决定权仍然在裁判手中,责任也在我们肩上。”
04 心理素质,裁判的关键能力
在国际体育心理学协会2024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,85%的国际级裁判认为心理素质是执裁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,甚至超过了对规则的理解。
蒋叶非对此深有体会:“规则可以记忆,但心理素质需要长期磨练,面对数万观众的呼喊、教练的质疑和球员的争辩,保持冷静和专注并不容易。”
他分享了一个技巧:“我学会了在比赛中创造‘心理暂停’时刻——利用比赛间歇的几秒钟,进行深呼吸和快速复盘,这能帮助我保持头脑清醒。”
2024年一项针对亚洲裁判的研究显示,那些经常进行心理训练的裁判,其判罚准确率比不重视心理训练的裁判高出11.2%。
蒋叶非现在定期与运动心理专家合作,完善自己的心理准备流程。“每次执裁前,我都会进行特定的心理预热,就像运动员热身一样,这能帮助我进入最佳状态。”
05 传承使命,培养新一代裁判人才
蒋叶非除了活跃在国内外赛场上,还担任着裁判培训师的角色,他每年指导超过50名年轻裁判,帮助他们缩短成长路径。
“我经常告诉年轻裁判,不要害怕犯错,但要害怕不从错误中学习。”蒋叶非说,“每次判罚都是一次学习机会,无论正确与否。”
在他的指导下,已有3名学员成功通过国际级裁判认证,12人成为国内一级裁判。
“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裁判。”蒋叶非表示,“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,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裁判培养体系,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保驾护航。”
2025年3月,蒋叶非参与了国际体育裁判协会的新规制定工作,成为少数几位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中国裁判之一。“这是对中国裁判水平的认可,也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结果。”
06 展望未来,中国裁判的国际之路
随着中国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增多,中国裁判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,2024年度,中国共有47人获得国际级裁判资格,创历史新高。
“中国裁判正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越来越多认可。”蒋叶非说,“但这只是开始,我们还需要更多高水平裁判,才能与中国体育大国地位相匹配。”
2025年9月,中国将举办一项世界顶级体育赛事,蒋叶非已经被选为预选赛的裁判之一。“这将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裁判水平的好机会。”
对于未来,蒋叶非有着清晰的规划:“我希望能继续提升自己的执裁水平,有机会执裁世界杯等顶级赛事,同时也希望能培养更多年轻裁判,将我的经验传授给他们。”
蒋叶非收拾好裁判装备,准备前往下一个比赛场地,窗外阳光正好,照在他那件已经有些褪色的裁判服上,那褪色处记录着无数场比赛的风吹日晒。
“每道皱纹、每滴汗水都是成长的见证。”他微笑着说,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。
场外,一群年轻裁判正在等待他的指导,就像当年的他一样,眼中充满着对裁判事业的向往与热情。
相关文章

最新评论